top of page

提升精神健康

減低工作成本

2018年最新公佈的「全球微笑指數」,香港錄得「有史以來」的高分,令有些香港人沾沾自喜,但細看之下卻不禁令人嘆息不已,因為這次所謂「最高分」,香港的排名竟然是全球尾五位!

 

這份最新報告顯示,香港在調查的36個行業平均取得66分,比去年增升9分,全球排第25位,位列尾五,不過卻是有史以來錄得最高排名。負責查的神秘顧客服務協會表示,本港首次打破包尾三甲而升上尾五,意味本港工作氣氛有輕微改善;並指出以往僱主與僱員雙方關係較為對立,但近年有些僱主漸漸意識到改善工作氣氛可增加員工生產力,因而開始注重為員工舉辦歡樂活動及微笑培訓等。

 

一般來說,微笑代表心情愉快,是反映內在情緒的其中一種行為。僱員不展歡顏,情緒欠佳,對工作有何影響?

英國有報告指出,每3宗病假申請,便有1宗與精神健康有關。因為長期精神健康問題,每年有30萬人離開工作崗位,顯示精神健康與工作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2017年10月,職業藥物學會(SOM)聯同英國心理學會職業心理學(DOP)在倫敦舉行了一次研討會,探討職場精神健康的挑戰及解決方法。

精神健康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在研討會上,多位學者皆認為精神健康的問題正影響着各類型的職聘。

 

以經濟成本角度來說,在英國,估計每年因為請病假而離開工作崗位高達7,000萬個工作天!相等於70億英鎊!而且情況愈演愈烈,更有急劇上升的趨勢,這無疑是對僱主的極大挑戰。

 

統計數字顯示,16-24歲的年輕女性,約有四分之一受到普通精神失調(CMDs)的病徵困擾;而55-64歲的男性則受到較嚴重精神健康病徵困擾。普通精神失調乃指焦慮、抑鬱、調節失調、創傷後遺症壓力失調及酒精濫用等。病徵包括疲倦、集中力差、健忘、睡眠困難、憂慮、驚恐。判斷普通精神失調是有難度的,例如焦慮可以是由於個別性格所影響;而創傷後所受到的壓力亦因人而異。

為何不治療?

雖然並非人人都需要接受治療,遇上某些事情感到沮喪也可能是人之常情。不過,大部分卻是不知道自己患病。有些人是因為沒有認知,不知道自己已經遇上了情緒病患,有些人則不懂得如何講述他們的情況,有一些人則擔心因為工作沒有時間去治療。

 

事實上治療精神情緒病患的過程非常複雜,很大原因是關乎標籤效應,有自我標籤、公眾標籤,甚至乎是歧視。除非遇上重大事故或已經到了危急關頭,那才逼不得已去公開病情。

預防三級制

究竟工作對人是否有好處呢?理想的答案應該「是」。某程度上,工作可以是「善壓」,透過工作能夠增加自尊感、社會聯繫,只要工作得宜,正面效益會比負面為多。有行為研究學者指出,提供精神健康訓練能增強員工的自信心,效果可以持續3個月,因此建議僱主應該為員工提供預防精神病患困擾的方法,可以分為3個層面進行。

 

第一級:提倡良好精神健康活動;

第二級:提供認知訓練,及早辨識問題;

第三級:治療及支援,例如靜觀、認知行為治療及其他形式的治療。

 

在英國,目前在第一級和第二級的層面完全不足夠,只有大約20%的僱主會為前線管理人員提供訓練及支援,實在有待改善。

 

但必須注意,對於改善後的效益,一定要有評估報告,包括量度機構能力、管理層的能力和個別員工的能力,正面效益的結果應該顯示減少病假、增加工作表現及生產力、增加留任員工等。由此可見,僱主投放資源提升職場精神健康,其實是節省成本而不是增加支出。

職場精神健康6大要素:

  1. 資源及溝通

  2. 管理

  3. 平衡工作量

  4. 工作安全感及機遇

  5. 人際關係

  6. 工作條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