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仙與心晴一起成長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副主席 趙美仙小姐
本身專業為採購管理的趙美仙(Cecilia),想在半退休的日子以自己的專長回饋社會,在朋友的引薦,認識了林建明和她所創辦的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被明姐的誠懇與無私所感動,於是開始了在心晴當執行委員的日子,轉瞬間便是7年。從商界跳入社福界,Cecilia自言確實有不少地方需要適應及調整,但收穫卻豐盈,雖然無法以金錢或數字去具體衡量,但就像教育一樣,用心播種,自然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Cecilia本身是天主教徒,相信上天賦與她才能,便應該用諸社會。抱?這信念,在2009年她開始計劃半退休時,希望能真正做些事情去貢獻所長,而非純粹捐錢給慈善機構。
這個時候,她認識了明姐和心晴行動。由於她對情緒病和心晴行動不是太認識,於是每周抽兩天去當時心晴行動位於慈雲山的會址,瞭解它的運作。當時機構只有幾名職員,Cecilia觀察到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盡善之處,而自己確實可以在這些方面給予協助,不過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明姐對機構的無私奉獻。
「她每天都上班,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出心出力,當然還有出錢。她真的很有心,所以我亦希望可以出一分力,令更多人認識這個機構。」Cecilia說道。
更瞭解自己的情緒
這些年來,Cecilia除了在機構行政管理上給予意見,亦協助推動教育及服務方面的工作,本來就對「百年樹人」的工作很感興趣的她,為心晴行動連續成功申請了兩次賽馬會的資助,在學校大力推動情緒健康教育。
她自己對情緒健康的知識也同樣增長了不少,亦因此更認識自己的情緒。「我原以為自己已很清楚自己的情緒,但原來還是有很多不瞭解。當我掌握更多時,對調適情緒也有很大的幫助,亦會接受自己會有情緒波動的時候。以前我會壓制自己不要有不快情緒,但現在會覺得那是應該的嘛,我也是人啊。因為接受了,對自己反而更好。」推己及人,Cecilia坦言現在亦會更接受親友會有情緒,懂得在適當時候遷就,彼此的關係反而比以前更好。
在未加入心晴行動之前,本來就有很多朋友喜歡找Cecilia傾訴,現在有更多人會向她詢問有關情緒病的事。以往她總會安慰他們不用想那麼多,「原來那是很錯的,」她哈哈大笑,「現在我會建議他們撥打2301 2303(心晴的情緒支援熱線)或3188 4500(24小時情緒健康資訊熱線)!」不過由此也發現,原來身邊的朋友其實或多或少、或自己或親友患有情緒病,需多加努力去推廣相關的知識。
自己也在成長中
從商界到社福界,兩者在文化、信念及工作模式等都有很多不同之處,Cecilia自言也要不斷學習及調適,不過她還是很享受這份義務工作,覺得很有意義及成就感。
「很多朋友都覺得很奇怪,為何我可以在這裏做這麼久;當知道我原來是義工時就更驚訝,為何我沒有薪金也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其實對我來說,不是有無意義的問題,而是覺得應該去做。」
Cecilia接觸過很多行業,不過她覺得只有這裏才能直接幫到自己和其他人。事實上,這些年來她感到自己也有所成長,這對於已經在事業上攀上高峰,經歷過人生很多階段的她來說,有?微妙的意義。「教宗方濟各鼓勵我們要施行慈悲,我們不應只幫助我們愛及認識的人,更要幫助那些無力回報的人,就如天主對我們一樣,學習無條件的付出。」
慈善公益的工作,往往無法像商界那樣去量化收益,例如舉辦一場教育講座,你很難計算對參加者究竟有多少幫助;不過早已是社福界一份子的Cecilia認為,她們的工作就像老師一樣,潛移默化。「可能有那麼一句話,觸動到他,啟蒙了他,影響他一輩子,我盡自己的能力撒最多的種子,至於結果怎樣,交給主好了,祂自有安排。」
最後她想與大家分享一位法國神父所寫的一首詩歌:
「只是一個微笑,不值一分錢,但在黑夜中,好像晨曦,使人感到生命的價值。
只是一句溫柔的話,但它安撫了人間的痛苦,振奮了破碎的心靈。
只是助人的一隻手,看似沒有多大力量,但它緊握?他人時,是溫暖的,能使灰心的弟兄姊妹重新振作,奮勉向上。」
感謝天主給予我這個機會在心晴行動服務及付出,多謝心晴各執委及同事,尤其我的家人及朋友對我的鼓勵及支持。
作為慈善機構我們需要善款令我們可以在情緒健康方面為社會及有需要的人多做點事,在此我希望有更多有心有力的人可以慷慨付出他們的時間、才能及財富,可以和我一樣得到無價的滿足,平安及喜樂。願主祝福大家!
推動職場情緒健康
Cecilia經常跟專業人士及商界打交道,發現當中很多人都未認識心晴行動,對情緒病也不瞭解。「我們希望可以在職場推動更多情緒健康的工作,因為很多在職人士本身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一旦患有情緒病,對家庭的影響會很大,所以我們之前已展開有關在職人士情緒健康的研究調查。我期望機構將來能在這個領域確立起更專業的形象,大家一旦有情緒問題時,便立即想起心晴行動。現在距離目標仍很遠,但我們會盡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