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藥治療之外
藝術創作也是一種途徑
訪問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 盧德臨醫生
提起藝術治療,很多人會聯想起葵涌醫院,醫院行政總監盧德臨醫生指出,「葵涌醫院自1981年開院後,與不同藝術團體合作,從以往零碎地在工作計劃中合作,至近年發現對病人有一定幫助,因而頻密地舉辦藝術治療活動。過去幾年,我們每年都與本土藝術工作者協辦工作坊和講習班,邀請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家,就?藝術方式舉辦不同活動。最近幾年舉辦了話劇治療、表達藝術治療等。」
重點在於過程
為甚麼藝術可以治療精神病及情緒病?盧醫生解釋,「一般來說,要視乎使用甚麼藝術作為媒介,以往主要是畫畫,但時下範圍較廣闊,包括舞蹈、話劇及表達藝術,表達藝術是一種融合,將不同方面重新組合一起表達出來。在病人創作時,透過畫作、陶瓷、話劇表達內心情感,『表達』本身有治療性作用,而在『表達』時需要加以引導,讓病人從正面的方向『表達』,對情緒困擾有紓緩及疏導作用。病人享受過程,某程度上變得較積極及開朗。我們看重藝術本身對病者有幫助,對藝術治療有肯定。病人的困擾情緒得以疏導,對人生有積極及正面轉變,在某些事情上變得更豁達。根據以往的經驗,過往病人參與這類治療活動,回應正面。」
既非主流治療,在推行時,可會遇到困難?「其實推行任何新的治療方式,都遇到同樣問題,因為病人不瞭解及不認識,參與程度自然低,所以需要透過接觸、認識及嘗試,當體驗到成效,自然吸引病人參與。另一方面,若果醫護人員對藝術治療認識不深,亦會有不同程度的抗拒。」對於用藥,盧醫生的看法是,「與藝術治療兩者相輔相成,藥物有臨床實證有效,但病人在服藥過程中也需要復原時間,期間參與藝術活動可讓病人較容易離開悲傷狀態。」
期待科學驗證
「很多人漸漸對藝術治療感興趣,是值得鼓勵的現象,期望更多人在藝術治療方面發掘更多證據,在藝術層面及治療方法互相融合下,對整個藝術治療發展都有幫助。另一方面,藝術治療需要更多科學驗證,研究甚麼藝術治療模式可以應用於病人身上,才可讓專業人士認識其效益。」盧醫生強調,「葵涌醫院將會繼續與不同藝術團體協作,希望同事對藝術治療有更多認識,加上藝術治療師和病人的配合,相信有助掌握藝術治療對香港精神病患者的作用。」
「藝術在醫院」小冊子封面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盧德臨醫生曾經在《藝術在醫院》的活動中表示,「多年來透過不同形式之藝術工作坊,以教授院友不同的摺紙、音樂、攝影、陶瓷及繪畫技巧等等,並通過鼓勵、讚美及藝術支援(Art Facilitation),在一個自由開放、不受限制的環境和氣氛下,發揮他們潛能及創意,將他們的內心世界、個人的想法無遺地表達出來。在創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感,亦能加強院友的自信心。而透過作品互賞、交流、院友間的友誼亦有所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