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心理輔導着手

去除孤單和內疚感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王藹慈  臨床心理學博士

家庭中有新成員誕生,本應是開心的事,但為何在情緒上會帶來困擾?甚至出現產後抑鬱症?


情感和感受是很複雜的,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能一概而論。就上述個案,生產第二胎而引發的情緒體驗是一個主要原因。黃女士在誕下第一胎時,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並沒有出現甚麼困難,所以在第二胎時,大家都認為她應付自如,因而沒有像生產第一胎時事事在意,忽略了一個基本因素,其實每一次從懷孕到產後的過程都是獨特的,可能發生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須知道每個BB都需要無微的身心照顧,媽媽可能會因為多投放時間在BB身上,而感到自己忽略了大兒子,還會因為BB的出生,而自覺對大兒子不公平,以前一起的甜蜜時光不再復有而產生內疚感,擔心影響大兒子的成長發展之餘,又覺得照顧BB力不從心。媽咪在生產後,身心都是比較脆弱的,情感容易會被掀動,於是便可能感到無能為力、無助。


除了媽咪本身,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丈夫的配合亦十分重要,但往往因為非首胎,大家都沒有那麼「緊張」了,表現得比第一胎時「冷淡」了,於是在情感上的支援在無意中便鬆懈了,使產後媽咪感到家人對她不關心了。在得不到預期的關心,也得不到預期的湊仔效果的雙重打擊下,挫敗感油然而生,抑鬱情緒也很容易湧現了。


心理輔導是治療產後抑鬱症的方法之一,對黃女士而言重點在於協助媽咪解除孤單感和內疚感。情感是十分細緻的,分原生情緒及次生情緒,臨床心理學家透過聆聽,與媽咪共同探索在出現產後抑鬱症狀過程中的情緒和心路歷程,分析次生的情緒表現和追尋埋伏在內心的原生情緒,從而找到內心的真正需要,解決更深層的問題,建立有效的情緒體驗與對事情的重新敍述。

產後抑鬱症個案分析
第二胎  今次不似預期

19年前,第二任媽媽黃女士誕下女兒後,整個人性情大變,原本溫順愛笑的她,在坐月期間變得終日愁眉苦臉,對家人不瞅不睬,更對丈夫產生敵視態度,親人看見她那副「生人勿近」的樣子,皆不敢前來打擾,結果導致大家的關係陷入膠?狀態。


回想在誕下長子時,可能因為是整個家族中的第一個兒孫,所有親人都常來探望,爭?逗弄BB,而且老爺奶奶又答應幫助照料孫兒,因此黃女士雖然初為人母,心裡曾經出現過不安和憂慮等情緒波動,但很快便被親友的歡樂氣氛所感染,沐浴在幸福的家庭生活中。


初產時在情緒上沒有特別事故,問題反而在產下次女後出現。老爺奶奶把長孫接回自己家中照顧,於是無法像上次那樣陪她坐月;丈夫每天下班後也要趕往父母家中探望兒子,回到自己家時已經很晚了;黃女士的姐弟又忙於工作,即使前來探望,可能因為小女嬰太愛放聲大哭,以致大家都不太逗她;種種原因,令黃女士感到她母女倆被人忽視及冷落,結果情緒低落至谷底,變得陰沉寡言,漸漸自我封閉,終日哭泣,陷入抑鬱狀態。
黃女士本身沒有精神病家族史,家境不錯,沒有經濟問題,婚姻也美滿,家庭倫理關係甚佳,人緣亦非常好。其實在坐月期間,黃媽媽每天都親自煮好湯水飯菜,然後由黃爸爸分早午晚三餐送到愛女跟前,讓她有新鮮熱辣的飯菜吃;但此舉卻給她帶來更大不滿,投訴老爸每次放下飯菜後便離開,指控老爸像「探監」,令她感到更孤獨。


如此異常的情緒變化持續了大約3個月,黃女士的姐姐愈發覺得不對勁,於是便坦然對妹妹說出了情況,經家人商議後,勸喻黃女士立即求醫,結果在獲得專業人士協助下,不出一個月,黃女士已重現笑顏,回復昔日的幸福生活了。


輔導心得

產後抑鬱症並非靠媽咪個人單打獨鬥便能輕易戰勝病魔,如果夫妻倆一起進行輔導,共同面對,同心同行,效果會事半功倍。


一般輔導療程為10-12次,每星期一次,每次約45分鐘。


愛妻的男士請注意:

如發現愛妻在產後出現異常情緒或行為,請主動踏出第一步,坦誠向愛妻表白情況,共同積極面對,你的真心和真誠,她會感受得到的。你的一小步,對她的情緒健康來說,很可能已邁進一大步了,締造幸福的家庭,就由你主動的第一步開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