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難專注   易躁動

ADHD成年患者嘗透情緒苦果

 

訪問   精神科專科醫生   林中鍵醫生

說起過度活躍症,你的腦海或浮現這畫面:小孩蹦跳亂跑,家長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仍制止不住……此一聯想並未反映實況:一,成人也會患上「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二,此症並非只有多動一項徵狀,成人每每無法專注,職場表現低落,躁動急進,易與人起衝突,當事人的情緒備受困擾,在公私領域皆面對重重障礙,需透過治療重回正軌。

「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下稱ADHD)非小孩獨有的問題,成人的患病情況近年亦漸受關注。綜合國際研究,小童的病發率約為5至7%,成人則是2至5%,即每100人中有2至5人罹患。此症主要在幼童至少年期發病,部分人在成長後痊癒,但部分人的病徵則持續;根據不同研究發現,約3至6成患童的病徵會延續至成年階段。

長幼患者病徵表現有別

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確定,有研究指涉及腦部結構問題,患童的腦額葉及腦顳葉較正常小,那兒是管控專注力及抑制衝動反應的區域,亦可能與腦內多巴胺分泌系統異常有關;另外,遺傳、成長背景亦是相關因素。小童或成人ADHD患者有類近的病徵,但雙方的生活環境有別,兒童主要在家庭和學校活動,成人則關係到家庭、工作間和社會層面,病徵通過相異的行為表現出來。

誠如病稱所指,ADHD有兩個核心病徵:

1. 專注力失調

患童大多態度散漫,在課堂不專心,記憶力差,影響學習。成人則影響工作表現,常見徵狀如時間觀念薄弱,做事欠條理、缺動力,決斷能力差,經常逾期才能完工;工作態度怠惰、愛拖延;構思工作時想法多多,但持久力不足,轉瞬放棄,易半途而廢。由於難以專注,經常遺忘細節,做事粗枝大葉,常犯上「低級錯誤」,工作表現遜色。因個性衝動,和同事相處困難。凡此種種令患者轉工頻仍,予人不踏實之感,求職路上碰壁連連;加上辦事每有閃失錯漏,脾氣壞,與家人也時有摩擦。

 

2. 過度活躍

有別於小童愛蹦跳亂跑,成人則表現在性格和處事方面。他們大多缺乏耐性,易不耐煩、焦躁,像開會時無法安坐聆聽,經常進出會議室;情緒管控能力差,反應衝動,常與人爭執,甚或動武;性急魯莽,會橫闖直撞過馬路或危險駕車,導致交通意外。

 

跨過少年期   問題漸深化

雖然ADHD患者大多在孩童期已發病,學業受到一定影響,但他們並非必然無法升學,或事業一敗塗地,部分人獲家人悉心栽培,加上個人聰慧,願意努力,配合際遇,即使背負ADHD問題亦能在學校取得佳績,出人頭地,像本文個案的患者皆為專業人士。


隨著升上大專,要消化複雜的論文,或進行繁複的數理運算、邏輯分析,無法專注而產生的問題便突顯;或進入職場後,發現自小建立的應對機制不再奏效,因關乎工作表現,為免事業前途受挫,當事人關切如何解決,驅使他們前來求診。


臨床所見,男患者較女性多3至4倍,以18至25歲的人士為主,不乏大專生及剛進職場的青年。失神遊魂人皆有之,診症上,不會單憑個別病徵來斷症,須全面檢示其他病徵,出現的密度等,並追溯患者自小至今的病史,釐清與其他情緒病的關連,才作綜合斷症。

治療:藥物改善腦功能

藥物屬第一線治療。目前以處方刺激中樞神經藥物為主,作用是針對腦部功能,提升專注力,改善分心走神的問題,加強自控能力。研究發現療效不錯,但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1. 胃口轉差,致體重下降;
 

2. 若晚間藥,可能影響睡眠。
 

3. 成人可能出現血壓稍為升高的現象。
 

研究顯示,3至6成小童ADHD患者能痊癒,步入青年期已可停藥。但成年患者的藥物治療研究於近十年才開始,數據有限,對長期服藥的療效、副作用仍未完全掌握。因成人患者須面對事業、家庭等問題,承受相當壓力,宜配合心理輔導,調適情緒,並通過認知行為治療,重組生活規律,改善人際關係。


部分ADHD患者的病徵較輕,可自行調節來減低對生活的影響,若情況較嚴重,如導致工作表現下滑、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或因衝動個性而與人屢起摩擦,建議接受治療。

專業人士患者個案

個案一:
在職教師患者,課堂上和學生有較多互動接觸,專注問題尚可控制。但出席教學會議時,老在想自己的事,對校長的發言充耳不聞,如入無人之境,想到有趣事時竟嘻笑出來,同事側目,更引起校長質詢,教他尷尬不已。他深明必須尊重工作會議,卻無法自控,難以聚精會神。

 

個案二:
任職律師的男患者,獨居,因工作所需,每早必穿好整齊西裝才出門。某天他如常整裝出發,走到升降機大堂時,從鏡子反照赫見自己僅穿睡褲,還沒有換上西褲,只因一直分心遊魂之故。

具遺傳傾向   家人須扶持

替患童診症時,追溯起來,有時候會發現父母於孩童期也患有ADHD。此症有遺傳傾向,研究發現患童的直系親屬有1至3成機會率患上;若父母屬ADHD患者,子女患上的比率達57%。


若多於一位家庭成員患上ADHD,受急躁性格影響,成員間易生摩擦。家人須明白ADHD是一種病,當事人亦不想患上,故應了解患者困難,體諒其衝動實非本意,盡量協助患者求醫及接受輔導。

與情緒病互有關聯

研究發現,不管長幼的ADHD患者,較非患者出現情緒病的機會率較高,如衍生焦慮、抑鬱、反社會行為,以致沉迷煙酒、濫用藥物等,當中存在惡性循環關係。譬如因專注力不足,求學路屢遇挫折,加上過度活躍的表現易被標籤為頑劣孩子,導致自我形象低落,承受沉重壓力,令人過度敏感、精神緊張、情緒低落,部分人試圖尋找解決辦法,卻變成濫藥。


相反,部分患者懷疑自己有ADHD而來求診,追溯其童年階段,並沒有患上此症,現時專注力不足等問題實源於情緒病。無論焦慮、抑鬱、驚恐及嚴重的思覺失調,皆可影響個人專注力。故診症時,不會單純聚焦患者現階段的徵狀,必須深探病徵是否由其他情緒病導致。


網絡問卷   自我檢查

醫療資訊流通漸廣,部分人疑心出現專注力不足、過於衝動等問題,會先上網完成問卷測試,初步了解是否患上ADHD,才來求診。雖然結果不一定準確,但對病症至少有初步認知。


問卷內容的設定,一般觸及個人應對工作時的組織力、解難取態、完成任務的動力,還有記憶力、耐性、有否過於活躍的表現等,在網絡不難找到這類問卷。

icon_hkcss.png

Hotline: (+852) 2301 2303 (For help seeking, booking and enquiry on counselling service)

Donation Enquiry: (+852) 3690 1000

General Enquiry: (+852) 2947 8669

Address: Unit 1001-1003, 10/F, New Treasure Center, Ng Fong Street 10, San Po Kong (MTR Diamond Hill station exit)

IR No.: 91/7268

Partner Program:
13259994_1185058431538532_83180277292127
JC logo.png

2012-2020

2016-2019

© 2023 Joyful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