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SMR無形妙手

為情緒按摩

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乃2010年新鑄的詞,中文譯名則各自各精彩:「自發性知覺極點反應」、「臚內高潮」或「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無論哪個譯名,都教人一頭霧水,概略而言,意受外界的影像、聲音刺激,令人生起興奮感,心情放鬆,原來對改善失眠、紓緩壓力也具正面作用。

ASMR在網絡是熱話題。今年2月CNBC一則相關報導,介紹素有「ASMR天后」稱譽、主持網絡視頻「Gentle Whispering ASMR」(輕柔耳語)的Maria,通過錄影片段令上百萬觀眾感覺怡然,得以放鬆、安眠,縱然她與觀眾並無身體接觸。


名稱中的「自發性」,指當事人即使沒有身體接觸,單憑聽覺、視覺的刺激,已能令身體發麻、搔軟、鬆弛。ASMR一詞由Jennifer Allen於2010年首先提出,所描述的感覺,不少人也曾體會。如聆聽耳語或輕音樂,身體受到刺激,生物電流通過神經系統,令聆聽者的頭皮、顱內、脊背出現輕微的刺痛、發麻,繼而放鬆,被溢美如「大腦按摩」。

ASMR的內外觸發源
促進ASMR出現的「觸發源」,可細分為:


外在觸發:
‧ 直接刺激,如身旁人耳語低訴。
‧ 現場傳達,如通過電話或直播傳來的溫柔低語。
‧ 錄音傳達,如通過錄影片段或聲音檔傳來的溫柔細語。

 

內在觸發或自發的:
‧ 想像或擬想關於ASMR的觸發源。
‧ 進行冥想或鬆弛技巧。
‧ 自發產生的,觸發原因不明。

ASMR的觸發源多屬重複、井然有序、具穩定節奏、輕柔且悄聲的聲響或動作。同時,這些觸發源的內容屬世界性的,不會因文化或地域差異而無法體會,亦不具威嚇性,故能令人放鬆情緒。

觸視聽三路觸發源
ASMR的外在觸發源包括:


觸覺:

如輕輕撫觸、按摩、撫觸頭髮、刷洗身軀。


視覺:

如眼睛接觸、觀察手部活動。


聽覺:

話語聲,如溫柔、緩慢、輕盈、關懷的說話聲或耳語。

口腔聲,如嘴巴活動、嘴嚼、吹風的聲音。
物件聲,如拍、劃、剪、摺皺、擊打、以手把弄物件發出的聲響。

 

ASMR具調適情緒作用
歸納而言,較普遍的ASMR觸發源包括用耳筒聆聽低語錄音或摺紙、翻雜誌聲,觸感方面如按摩頭皮,以及輕觸背、頸和肩。為促進ASMR體驗,可作靜觀練習、冥想,維持清涼的室溫,避免服用會抑制大腦接收反應的藥物。


調查研究發現,在改善睡眠質素、紓緩壓力及失落時獲得慰藉感方面,ASMR具正面的作用。而且,通過視頻接收,與在現實環境接收觸發源,對ASMR產生的效果無異。部分接受心理治療人士說,它有助緩和失眠、焦慮、驚恐及抑鬱徵狀,亦有病人指對紓緩慢性痛症也有幫助。

ASMR生心理上的表現
ASMR的表現包括兩方面:


生理:

刺痛、震顫,或頭、頸、脊背發麻搔軟。


心理:

狂喜、快樂、舒服、安寧、平和、鬆弛和產生睡意。

科技音效觸發ASMR
聲音傳進左右耳,當中既有時差,且耳殼、身體的反射,令聲音進入耳膜前,已出現微妙變化,大腦從而辨識聲音的特質,但一般錄音無法精確的捕捉這些特質。


「雙耳錄音」(Binaural Recording,又稱人頭錄音)是採用兩個咪高峰收錄,模擬左右耳的接收,甚至製作頭像及耳朵模型來收錄,保留耳廓、耳道、頭骨、肩部等對聲波的折射、繞射和衍射等信息,重現具立體感的聲效,自然逼真,聆聽者能清晰感受到聲源的方向、距離,有助達至ASMR的體驗。


網絡視頻有大量這類聲效及影像,類型繁多,如耳語、把弄紙張等物件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響如雨聲,亦有視覺影像如按摩。

耳語最能引發ASMR
有關ASMR醫療作用的研究並不多,迄今主要是調查研究,歸納經歷者的體會。今年3月發表於期刊《Multisensory Research》的研究,由新加坡詹姆斯‧庫克大學及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心理學學者負責,向兩組分別報稱曾經歷及從未經歷ASMR人士作問卷調查,了解對其個性、同理心的影響。


綜合而言,曾經歷者擁有較坦誠開放的個性,但責任感則較遜,相較沒有經歷者,他們勇於嘗試新事物,卻不甘於蕭規曹隨的行事方式。同理心方面,他們愛幻想,樂於關顧別人,具有一份感性,易投入小說、電影,懂體諒、關注別人的困境。


研究更從曾經歷組別歸納出一些現象,包括:


-觀看引發ASMR片段的動機,主要希望得到鬆弛、有助入睡、減輕焦慮。


-首3項能引起身體刺痛感的ASMR觸發源,依次為耳語、脆裂聲、個人專注。


-首3項引起ASMR的觸發源,分別為耳語、模擬溫泉體驗、擦頭髮。當中85%受訪者表示耳語能引起ASMR,54%更達致強烈的程度。

 

 

 


 

012-013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