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
嬰兒幼齒
預測精神健康新指標
人類學家利用考古發現的牙齒去重組古人類的生活點滴,最近有精神科流行病學家受此啟發,研究嬰兒牙齒上的生長線,發現它與胎兒及嬰兒期所承受的壓力有密切關係,也許有助將來提供一個更客觀的指標,幫助評估哪些孩子需及早介入,以改善及預防精神問題。
過往的研究認為,童年創傷與日後高達三分之一的精神疾病有關,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Erin Dunn亦致力此方面的研究,尤其對創傷所發生的時間感興趣,想了解兒童會否有哪些階段所遭遇的創傷事件對其影響最深。但目前學術界缺少有效的評估工具,雖然可訪問當事人或其父母相關的童年經歷,但有可能因記憶已模糊,又或受訪者拒絕透露過去的痛苦經歷,而令研究有很大局限。
Dunn從人類學方面得到靈感,嘗試從牙齒入手。牙齒琺瑯質的生長,會受胎兒及嬰兒時所經歷的環境及營養狀況等影響,令牙齒出現一些明顯的生長線,稱為壓力線。這情況就像樹輪一樣,生長環境不同,牙齒的壓力線厚度亦不同,壓力線愈厚,代表經歷的壓力事件愈多。
為了驗證牙齒壓力線是否可作為母親懷孕時或嬰兒初生時曾遇壓力的一種指標,Dunn與她的團隊分析了70名兒童的牙齒,這些牙齒都是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一項在90年代的研究,參與的父母把孩子自然脫落的犬齒捐出作研究用途。研究人員除量度牙齒上一組稱為新生線的生長線外,亦整理了參與研究的媽媽在產前產後的問卷調查,包括面對的壓力事件、自身的心理問題、鄰里狀況及社交支援這4項會影響孩子發展的事件。
研究發現,若媽媽曾患有嚴重抑鬱或其他精神問題,又或在懷孕32周時經歷抑鬱或焦慮,孩子牙齒上的新生線會較其他孩子為厚;相反,若媽媽在懷孕初期就已得到很好的社交支援,孩子牙齒上的新生線便會較幼。這些結果已排除了懷孕期補充鐵質、妊娠期肥胖等因素的影響。Dunn表示,現階段無法清楚了解甚麼導致新生線形成,其中一個解釋可能是當母體出現抑鬱或焦慮情緒時,會產生較多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影響產生琺瑯質的細
胞。Dunn希望將來可進行更多大型的研究去驗證這結果,令牙齒生長線及其他牙齒的生長記號可以成為一個
反映兒童幼年經歷創傷事件的指標,令醫護人員及專家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這些事件對兒童成長以至一生的影
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