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醫情緣
中醫如何解秋愁

撰文 註冊中醫師 杜碧鈺小姐

中醫講求天人相應,大自然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人的狀態。秋風蕭瑟、葉子枯萎、落葉紛紛,為秋天這個季節份外增添了一分淒涼。


那為何秋天總是悲?中醫理論認為臟腑與季節相對應,秋天與肺相對應,肺為嬌臟,不耐寒熱,由於秋天乾燥,秋燥容易傷肺,使得人容易出現悲傷、憂愁的感覺。秋天日照時間逐漸減少,陽氣也漸漸衰微,人體的陽氣也需要收藏,活躍度降低,變得相對靜態一點,這時候就容易發愁,情緒更易低落。

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已記載了秋天的特點以及如何調神養生:「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我們應該按照自然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順應自然四時氣候的變化,相應地調攝人體的精神活動,以及飲食起居作息,使身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


秋季調養建議:
• 順應秋天的特性,建議應早睡早起,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養陰養肺
• 在秋天不妨怡情悅性,多做一些舒情活動,例如登高、游山玩水,調暢身心
• 日常調養方面,除了潤肺養陰之外,更要健脾

• 白色入肺,秋天養肺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例如:雪耳、百合、杏仁、梨子等


以下跟大家分享幾個適合解秋愁的養生食療方,以及數個保健穴位,調和臟腑,使大家能舒心地享受秋天的美好。

養陰潤燥湯(約2-3人份量)
功效:養陰、潤燥、益肺養胃
適合: 特別適合乾咳、口乾咽乾、季節性氣管敏感、皮膚乾燥之人士
食材介紹:沙參能養陰、益胃、生津;麥冬可以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安神;玉竹養陰潤燥、潤膚。

材料:沙參15克    麥冬25克    玉竹15克    瘦肉300克    水2000毫升    鹽適量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洗淨。瘦肉汆水備用。
2. 鍋中加入2000毫升水,放入全部材料,武火煮至水滾,調文火煮1小時。
3. 適量鹽調味即可。


雪耳雪梨百合蓮子羹(約1-2人份量)
功效:潤肺止咳、養陰潤燥、健脾益腎、美顏潤膚
適合: 秋季乾咳、皮膚乾燥、睡眠一般、大便乾或排便困難之人士
食材介紹:雪耳潤肺滋陰,美顏潤膚;雪梨清燥潤肺;百合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蓮子清心安神,健脾補虛益腎;蜂蜜補中潤燥,潤腸通便。
材料:雪耳1個    雪梨1個    百合25克    蓮子25克    蜂蜜適量    水適量
做法:
1. 雪耳泡軟備用。雪梨洗淨去皮切塊備用。百合、蓮子浸泡過夜備用。
2. 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百合、蓮子,武火煮至水滾。
3. 水滾後加入雪耳、雪梨,調文火煮40分鐘。
4. 熄火後,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適量蜂蜜調味即可。

穴位按摩 秋情舒暢
除了養生食療方,筆者教大家按摩3個穴位,幫助大家在秋天裏保持心情舒暢。每天花3-5分鐘輕輕按揉以下穴位,不妨一試。


太淵穴
位置: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上

作用:太淵穴是肺經原穴,按揉能補益肺氣。

44-45.jpg

足三里
位置: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

作用:調理脾胃
補充: 《素問.經脈別論》中指出:「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氣健旺才能把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再上輸於肺。

44-45.jpg

三陰交
位置: 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作用:健脾益血、補益肝腎、養陰安神
補充: 三陰交是指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因此按壓此穴能調節三條陰經的功能。

44-45.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