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突破疫限
線上輔導送關懷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認證輔導員(香港專業輔導協會) 杜瑞妮小姐
以往本會只提供面談輔導服務,但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面談輔導服務多少受到影響,因此本會亦順應形勢推出了網絡視像或電話傾談等遙距輔導,讓受助者可以繼續得到支援。有些人可能對這類遙距輔導的成效存疑,部分人亦未必適合接受這類輔導。今次我們就探討一下這種近年也開始多為人選用的輔導模式,讓大家有更多認識。
遙距輔導,就是有別於近距離、面對面交談的輔導形式,包括:
-
網上情緒輔導,如以Zoom或Whatsapp等進行實時視像會談。
-
語音輔導,如電話傾談。
-
文字訊息的實時心理輔導。
輔導前先作評估
目前本會在情況許可下,第一次的輔導仍然會以面談形式進行,以後按個別情況去決定能否採用網上輔導。首次面談輔導,除了核實身份外,過程中輔導員會與受助者建立輔導同盟,並評估風險,了解受助者情緒問題的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適宜作網上輔導。一般的情緒困擾、壓力問題,以及輕度的抑鬱、焦慮症等,均可藉網上
輔導處理。若病情較嚴重,正在面對危機和巨大轉變,需要緊密跟進或額外支援,以至自殺傾向較強等,輔導員均會建議繼續採用面談形式進行。
拉闊受助者層面
疫情似乎促成了網上輔導的使用,但其實早年在外國不少機構已推出遙距輔導。網上輔導雖有距離,這距離卻賦予相當彈性,讓更多人獲得輔導服務的機會:
-
前往中心接受面談輔導,也許有部分患者擔心被他人認出或遭受污名化,網上輔導能釋除此等疑慮。進行視像會談時可以關上鏡頭,或只談電話,讓受助人更感安全。
-
對性格非常內向或焦慮問題嚴重者,網上輔導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傾談,較易放鬆。
-
新世代習慣網絡交流,相較跟陌生人面對面溝通,面向鏡頭時,他們更能坦然表白。
-
部分人異常忙碌,網上輔導省卻交通時間,只消安排場地就能進行;照顧小童或長者的人士,也難抽身接受輔導,遙距模式開了方便之門。
-
長期病患、身體殘障者,親自前往輔導中心或有困難,透過網絡進行便相對簡單。
維繫交流具成效
視像會談聲影同步,雙方表情一目了然,是最接近面對面輔導的模式。輔導期間,輔導者與受助者良好的治療關係最重要,外國研究報告指出,只要輔導員具信心和能力、有適切的技巧,網絡輔導不會削弱雙方的輔導關係。相關研究顯示網上輔導可以處理抑鬱、焦慮、驚恐、創傷後壓力等問題,以至物質濫用、進食失調症等問
題,效果與面談輔導相若。不過,目前的研究文獻數量有限,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基於疫情,網上輔導的使用率增加了,估計未來在輔導工作上仍會雙線並行。重要的是,網上輔導提供多一個選項,顧及抗拒、不便於親身面談及習慣網絡交流的人士,擴闊受助者層面。
欲了解更多有關網上輔導的資料,請致電2301 2303查詢。
受助者考慮因素
接受遙距輔導前,受助者須衡量:
-
不抗拒透過網絡作視像會談,感覺舒服、自在。部分人始終介意面向鏡頭說話,須與輔導員親身面談才覺踏實。
-
進行視像會談,受助者需自行安排不受侵擾、清靜且具私隱度的場所。受助者往往不想其私隱、對話被旁人聽到,若與家人同住而欠缺私人空間,無法暢所欲言,便難以進行。
-
網絡平台須符合保障私隱守則,個人的健康資訊獲得保密。
-
個別機構以手機應用程式提供輔導服務,必須核實服務提供者的相關專業、學歷和經驗,包括由合資格的心理輔導員負責,確保遵守倫理及專業守則。
-
具備操作流動電腦裝置及互聯網的基本知識,但可通過練習來掌握。
-
進行視像會談,需裝置流動電腦裝置及互聯網或智能電話,配備咪高峰、鏡頭、寬頻網絡等。
網上輔導 沒年齡框限
年輕人固然熟習資訊科技,但善於操作電腦的長者亦不少,網上輔導實無年齡框限。事實上,不少年輕人往往難於找到合適的會談場所,反而較難進行,同時,若其抑鬱、焦慮問題較嚴重,加上人際關係、求學壓力
等,問題複雜,仍以親身面談較佳。一如面談輔導,18歲以下的青少年接受網上輔導亦須獲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