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家家有情

為何說不得?

也許愈來愈多人開始知道患上情緒病苦不堪言,每當遇上病患者時,尤其是身為照顧者,很想向患者表示關懷,希望開解他,然而又往往事與願為,好像說甚麼都不對,甚至感到講多錯多,弄巧反拙。本來一番好意,但為何會這樣說不得,那樣又說不得呢?

說話三大忌
問: 面對有情緒病的親友,一般人在說話或溝通上較常會出現甚麼問題呢?或者會說了甚麼,令患者更難過痛苦的呢?
答: 經常容易犯的毛病是急於安慰患者、希望儘快幫忙患者控制到病情,於是設法說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期望患者釋懷,但很多說話在患者聽來卻是被批判、責備。另一方面又或擔心說錯話,反而刺激到患者。

 

三不大忌:
1. 欲速則不達。情緒病患成因複雜,豈能三言兩語便能解脫。
2. 不要苦心勸說。明白道理不等同可以做得來,患者不是無知,而是有心無力。
3. 不必解決問題。照顧者並非專業治療師,難以為患者解決病患問題,竭盡所能尋決方法,吃力不討好,徒添大家的壓力。

認識不足 弄巧成拙
問: 明明是好言相勸,為甚麼會出現「講多錯多」的問題呢?
答: 照顧者開解有誤,很可能是他們對情緒病患的認識不足,以常情來對病情分析,忽略了病患者的接受能力,還以為可以幫助患者控制到情緒。

 

情緒病患者本身有可能會容易焦慮,有時思緒會較為敏感,尤其是抑鬱症患者。他們對一些說話容易過敏,有時候一個正中要害的用詞就可能會傷害到他們。

說話三大原則
問: 但總不能長期相對無言吧?與患者說話時有甚麼需要注意呢?有沒有一些原則呢?
答: 與其小心說話的技巧,不如當心與患者說話時的原則:
1. 不要戴有色眼鏡。別把「病人」掛在嘴邊。
2. 不要批判或比較。別議論病徵的對與錯,又或者其他人的得與失,這些說話對病情沒有幫助。
3. 不要陳腔濫調。別以為好言相勸是人之常情,一般的老生常談,對患者毫無意義,更令人心煩。

靜靜陪伴 是最好的照顧
問: 不少人面對患有情緒病的親友,都不敢隨便說話,怕「刺激」到病患者,但其實卻很希望關心和鼓勵他們的。對此你有甚麼建議呢?
答: 既然不懂得怎樣說,不如不說,以免適得其反,只要在患者身邊聆聽便好了。用身
體語言去回應,而不是用嘴巴說話去回應。

 

重要在相處過程中與對方建立關係,多聆聽對方的感受,令對方接受自己,之後才提一些正面的意見,但更重要是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及決定。
 

此外,建議家人也要留意自己的情緒;保持健康的情緒也有助促進溝通。
 

鼓勵及陪伴患者去接受專業的治療,或許更起作用。

說者好心 聽者有意
說話時本是好心,也是真心安慰,但患者聽後很可能認為:我已經很累了,我已經很努力了,我已經無能為力了,我都自顧不下了,為何仍要我關顧其他人的感受!你為甚麼還要批判我?你怎會明白我呢!以下是一些不宜對患者說的話,供大家參考。


說不得例句:
•你睇開啲啦!
•你唔好諗咁多啦!
•你唔好鑽牛角尖!
•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有人比你更不幸。
•大把人慘過你啦!
•你有甚麼好抑鬱的?
•人生是不公平的,是你不幸!
•我明白你的。
•別再自怨自艾了!
•可能冇你諗得咁嚴重吧!
•這都是你想出來的!
•你的樣子並不像有病呀!

•你喊/驚都冇用㗎,要諗辦法解決。
•你應該好好去面對件事。
•你要保持愉悅的心情才對。
•你成日咁鬱住唔掂呀,始終要生活下去!
• 為甚麼你不出去呢?找朋友一起散散心/盡情地玩吧!
• 出去放鬆玩下,喝一杯,就會忘記一切煩惱啦!
•得閒出去行下,做下運動,就唔會亂諗嘢!
• 找點事情去做,疲倦了便會好好睡一覺,睡醒便沒事了!
•你太閒了,應該出去旅遊/學習/散散步。
•你很堅強,你會沒事的!
•振作啲!
•沒甚麼大不了的/好小事啫,好快會過去。
•明天會更好!
•你整天這樣消沉難過對得住關心你的人嗎?
•你對得起父母嗎?
• 你成日坐在家裏,又不找事做,自己鬱自己,都唔知你想點!
• 你怎麼都不顧別人的感受!你不覺得你的行為太自私了嗎?

icon_hkcss.png

Hotline: (+852) 2301 2303 (For help seeking, booking and enquiry on counselling service)

Donation Enquiry: (+852) 3690 1000

General Enquiry: (+852) 2947 8669

Address: Unit 1001-1003, 10/F, New Treasure Center, Ng Fong Street 10, San Po Kong (MTR Diamond Hill station exit)

IR No.: 91/7268

Partner Program:
13259994_1185058431538532_83180277292127
JC logo.png

2012-2020

2016-2019

© 2023 Joyful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