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乖乖為何不乖?
兒童心理輔導初探

訪問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輔導員 臨床心理學家 廖家寶博士​

 

小明今年上幼稚園高班,媽媽發現他常常咬手指,出盡辦法也阻止不了,因而覺得十分煩惱。有朋友懷疑那是緊張的表現,建議她嘗試為孩子尋找心理輔導協助,她不禁感到疑惑,不過是咬手指,需要看心理輔導嗎?這麼小的孩子,又適合進行輔導嗎?

問: 愛咬手指真的可能是緊張嗎?年紀那麼小,怎麼懂得緊張?
答:人的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剛出生的BB也會哭,雖然不懂說話,也會要求抱抱,或當被鋪包裹身體時,會表現出感到安全。小朋友也有喜怒哀樂的,只是不能準確地運用語言,笑和哭比較容易表達出來,但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情緒,例如擔心,他們便不懂得表達出來,大人很多時誤以為他們發脾氣、發忟憎,其實他們可能是焦慮和擔心,咬手指這個行為去紓緩壓力,也比較常見。


問:年紀這麼小,為何有壓力?壓力從何而來?
答:小朋友的行為問題,往往反映出他們的內心可能存有焦慮,或內心感受到壓力,所以才會出現一些不尋常的行為。想治標也治本,便要處理內心的焦慮和不快的經歷。如果想尋找壓力的來源,建議尋找專業人員的幫助,例如尋求心理輔導服務。

問: 小朋友也可以接受心理輔導嗎?幾多歲開始才可以進行輔導?
答:小朋友由兩歲開始已有基本的語言能力,可接受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沒有特別年齡限制的。一般來說,兩歲或以下的幼兒較為適合由一些曾接受幼兒心理輔導訓練的專業人士提供輔導;而3歲至18歲有情緒或精神困擾的兒童或青少年,則可接受兒童或青少年心理輔導服務。

 

小朋友出現心理問題的成因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的大多數是天生的生理問題,例如患了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唐氏綜合症等等。為小朋友進行心理輔導,一方面是做一些針對病情病徵的訓練,此外,由於別人對他們的行為會投以奇異的目光,他們的心理支援也很重要。

問:甚麼情況下才需要尋求心理輔導呢?
答:如果問題出現影響正常生活,例如返學、日常社交、學業成績、與家人溝通、生活規律等等,包括睡眠時間,睡得太多或太少,進食的份量過多或過少、經常不受控地發脾氣、但又無法清楚表達情緒,以致影響日常生活,都可以考慮尋找心理治療。


問:年紀小小便要接受心理輔導,未免小題大做吧?
答:不要以為小朋友年紀太小,不會出現情緒和心理問題,而且在輔導過程中,可以讓家長更了解小朋友,也令小朋友加深了解自己的需要,或者讓他們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小朋友成長發展也有正面的幫助。

不是為了做功課而接受治療!小朋友受到情緒困擾,很容易會影響做功課的能力。但不要把因果倒置,以為接受治療後他們便會很樂意去做功課。


如果證實了做功課是壓力的來源,在治療過程中,輔導員會幫助小朋友找出做功課的動力,也會協助他們設定機制,建立推動力,讓他們自動自覺喜愛做功課,這才是治標治本。

問:小孩子會明白輔導員說甚麼嗎?
答:小學一至三年班的小朋友,未必可以完全用語言清楚溝通,因為他們也未必懂清楚表達情緒和想法,所以會以玩具和藝術等輔助來引發他們的表達,協助他們抒發內心感受及情緒,讓他們從小便懂得抒發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面對難關時會更容易處理。


問:如果尋求心理輔導服務,需要由學校安排嗎?
答:尋求兒童心理輔導,在學校的規制,會由醫管局作支援,以醫院的精神科為主。家長也可以考慮尋找私人機構協助,部分提供兒童心理輔導服務的機構有遊戲治療、藝術治療等專業的專家,可以不同方法為小朋友進行輔導。

問:如何能確定小朋友患上情緒問題?
答:確診標準基本上與成年患者是相同的。但由於小朋友的語言能力未成熟,在診斷時便需要多花時間,以其他方式輔助,慢慢找出他們內心感受。


問:如果真的確診患上了情緒病,怎樣進行治療呢?
答:建議先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如有需要,亦會配合精神科專科醫生的藥物治療。


一般來說,3歲至10歲的小朋友會採用動作表達為主,例如透過玩具、圖畫、講故事等等,讓他們容易抒發情緒,從而舒緩壓力。


11歲至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因為他們對語言能力比較容易掌握,懂得的詞彙也比較豐富,所以可以像成年人一樣進行一般的面談輔導治療。


問:進行輔導時,家長可以一起在場嗎?
答:家長是有權參與的,亦鼓勵家長一起參與,因為在過程中家長可以多學一些與小朋友相處的技巧,回家後可以跟進練習,配合治療,效果相得益彰。

 

倘若察覺到小朋友的壓力源頭來自家長,輔導員初期會單獨與小朋友相處,讓小朋友抒發自如,但最終也希望鼓勵小朋友與家長面對面一起互相溝通的。


問:何謂成功治癒?
答:治療康復的定義,與成人患者相似,治療目的在於可以回復到未病發前的生活,例如回復生活規律和之前的學習能力及平穩。

乖,並不代表健康!
小朋友接受心理輔導後變乖?這是個謬誤!

乖,是父母對子女的看法,小朋友本身其實不知道自己乖不乖的。如果父母認為只要小朋友聽話,父母說甚麼他們便跟隨做甚麼,小朋友不會為父母帶來麻煩,這便叫做乖的話,小朋友接受了這種訊息,便會把不開心、害怕、壓力等等的情感收藏,以表現他們是乖的,但這不代表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才是輔導目標。

icon_hkcss.png

Hotline: (+852) 2301 2303 (For help seeking, booking and enquiry on counselling service)

Donation Enquiry: (+852) 3690 1000

General Enquiry: (+852) 2947 8669

Address: Unit 1001-1003, 10/F, New Treasure Center, Ng Fong Street 10, San Po Kong (MTR Diamond Hill station exit)

IR No.: 91/7268

Partner Program:
13259994_1185058431538532_83180277292127
JC logo.png

2012-2020

2016-2019

© 2023 Joyful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