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有所思
調整身心靈
長者睡安寧

訪問  精神科專科醫生  陳華發醫生

上一輩戲言: 「成晚眼光光,飲咗豬肉湯!」徹夜難眠,困擾不少長者,實非少喝豬肉湯便行。的確,長者需要的睡眠時間較青壯年人少,毋須過慮,但長期夜睡不寧,轉瞬扎醒,教人身心俱疲。長者切勿亂服藥物幫助入眠,不妨接受專業評估,了解問題源於生理、心理或環境因素,對症施治。

世界各地不少人受失眠之苦,研究揭示三至四成人口有睡眠問題。2019新冠病毒病疫情下,受隔離檢疫、人際交往大減、日常生活失衡等影響,問題惡化增至五成多人受睡眠困擾,但嚴重至須接受治療的,約維持在一成左右。


類型:難眠易醒 持續困擾
綜合《國際睡眠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CSD及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包括長者在內,睡眠問題分為3方面:


1 上床後遲遲未能入睡;
2 雖能入睡,但持續甦醒;
3 睡至尾聲,過早甦醒。
一般而言,「遲入睡」指就寢後半小時仍未成眠,「期間持續甦醒」指甦醒兩次或以上,「早醒」指較平常早30分鐘醒來。

上述任何一階段出現異常,都可能有睡眠問題。最多人面對難以入睡之苦,出現中間易醒或過早甦醒的相對較少。同時要結合其他條件,才能確定有否出現健康問題,包括一周有3晚出現這問題,持續逾3個月;失眠對日常生活,如日間事務、工作、人際關係等構成影響。若不符合這些條件,對生活也沒有影響,就不屬於須接受治療的失眠問題。


成因:身心毛病 環境影響
不同失眠個案的成因有異,難一概而論,可從身心靈方向探究:

  • 精神方面:
    主要涉及情緒問題,如緊張、憂鬱,認知障礙症也有影響。問題呈雙向模式,長期睡不寧,會加劇原來的情緒問題,引致惡性循環,兩方面問題愈趨嚴重。

  • 身體方面:
    多種多樣。如痛症難擋,無法成眠,還有糖尿病、關節及心臟毛病亦屬誘因。長者服用治療長期病患的藥物,也可能影響睡眠。

  • 個人社群:

         範圍廣泛,如家庭出現突發事、人際衝突,或受疫情影響,缺乏社交活動,與親友疏離,均可致失眠。


蛻變:人隨年長 睡眠減少

常謂要睡足8小時,一般泛指青壯年人,據統計及臨床觀察,隨着年長,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一般5至7小時已足夠。只要能處理日間的事務,如長者可到中心活動、與朋友聚會,不會經常打瞌睡,已間接反映睡眠足夠。


人一般到五、六十歲,睡眠狀況漸起變化,如入睡遲,難以熟睡,不時睡醒等,並非有何異常。當中女士的轉變較明顯,更年期前後可視作分界線,期間受荷爾蒙分泌改變影響,往後睡眠時間縮短,亦較難持久;男性則沒有明顯的分界。

診治:細探成因 對症處理
不少長者自覺睡得差,前往求診。醫生會按精神、身體、個人社群三方面探究原因,若有相關問題,便對症施治。如屬痛症所致,便處理致痛源頭,如受藥物影響,可適當調校。若無關上述原因,純粹難以安寢,醫生會先試用非藥物治療,如改變習慣:戒煙、午後停喝濃茶或咖啡、避免午睡,而寢室只供睡眠,別卧床把玩手機等;改善環境:把室溫調校適中,保持幽暗寧靜,選擇舒適的寢具,皆有助入眠。


因應個案情況,亦可作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當事人與治療師一起分析難以成眠的原因,或與個人習慣、起居環境有關,嘗試調整改善。若仍不奏效,可考慮藥物治療。

藥療:新舊藥款 各擅勝場
安眠藥並非處理睡眠問題的必然之選,按當事人的失眠情況,可試用如抗敏感藥、治療情緒問題的藥物等,皆可引發睡意,且不會構成依賴,相對安全。另可選用鎮靜劑,部分應用多年的舊款鎮靜劑迄今仍被普遍使用。鎮靜劑能緩和緊張情緒,放鬆肌肉,讓人鎮定、安穩,有助入睡。


若上述藥物效果不顯,便採用正式的安眠藥,有多種選擇,包括近十年推出的新藥,如Zopiclone或Zolpidem,治療難以入睡的效果較好。今年7月推出的Lemborexant,藥效機制有別,對睡眠期間經常甦醒的情況,療效較明顯。這些新藥導致依賴的機會率少於一成,遠較舊款藥物低。


給患者處方上述藥物,從低劑量開始,供短時間服用。患者須定期覆診跟進,目標是逐步減藥至停藥,不建議長期服用,以免出現藥物依賴。不管安眠藥或任何精神科藥物,如藥物具療效,沒有嚴重副作用,醫生不會無故轉換藥物,除非療效轉差或出現較多副作用。

循序漸減安眠藥
在醫生監察下服用安眠藥,只要不過量,沒有強烈的副作用,即使長用亦可接受。若用量持續增加,停用便覺身心煎熬,拼命渴求,可能已出現藥物依賴,須經醫生評估診治。


安眠藥使用一段短時間後,希望能減劑量以至停用。藥物須逐步遞減,別操之過急。因服用一段時間後,多少有依賴傾向,突然戒掉,病情或會反彈。減藥的速度,一個月內先減兩至三成,經3個月戒掉。舉例說,原本每晚服1粒,可選擇周末或假期前夕,試行一周少服半粒。經兩、三周仍無礙,再試連續兩晚少服半粒,即一周少1粒。繼而嘗試隔晚少服1粒,經兩、三周仍可以,進而每一晚少服半粒。若可以,便重複先前步驟,先隔晚不服用,再而一周內連續兩晚不服,從而逐步減少。長者偶爾睡得差,通常過數天便會改善,別急於加回藥份,否則很難成功。

「瞓」得好三問

  • 幫助入眠的補充劑有用嗎?

坊間有一些補充劑,聲稱有助睡眠,例如「退黑激素」,不過含量一般不高,調整日常失眠的效果有限,主要是用於外遊時應對源於時差的睡眠問題。近年引入香港的「大麻二酚」(CBD)補充劑亦聲稱有助入睡,惟效用未獲廣泛證據確認,且不同產品的成份參差,幫助入睡的成效較難確定。


中成藥或西方的草本補充劑其實都不宜自行亂服,因其成份及副作用往往不明。基本上,補充劑使用一、兩周後,若失眠問題依舊,便要停用,應找專業人士協助。

 

  • 長用鎮靜劑會導致認知障礙?

去年美國進行一項大型研究,追溯數十年來約50萬位服用鎮靜劑人士,迄今有否出現認知障礙等,結論指沒有直接關係。故在非過量服用下,即使長期使用,亦毋須憂慮導致認知障礙,當然仍以少用或不用為佳。


鎮靜劑有副作用,因它能放鬆肌肉,間接增加跌倒的風險,特別長者的肌肉力量已不復當年,加上骨質疏鬆,跌倒的危機已較高。一般而言,服用劑量較高,出現副作用的機會率亦較高。

 

  • 睡多久才算理想?

傳聞戴卓爾夫人在任英國首相期間,每天只睡4小時,卻有充沛精力領導一國。所謂理想睡眠,因人而異,沒有客觀標準。部分長者晚上10時許就寢,凌晨3時起床,外出晨運,飲早茶,又料理家務,生活維持正常。因此,重點是當事人感覺睡得足夠,有精神應付日常事務。

26-27.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