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非藥物+無創傷
微電流刺激 改善負面愁緒
訪問 老人科專科醫生 楊斌醫生
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問題困擾不少香港人,治療上,目前仍以服藥為主,或配合心理輔導。近年有外國學者研發的「經顱直流電刺激術」,藉微量電流刺激腦部不同部分,有助改善抑鬱、焦慮等情緒,亦對認知障礙等腦部有關的問題有正面作用,成效漸獲醫學研究肯定,為傳統治療之外,提供多一個輔助方法。
經顱直流電刺激術(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下稱「tDCS」)屬非創傷、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採用的儀器由陽極貼片、陰極貼片和電池控制器組成,相當小巧。原理是把電極貼片貼於頭皮的特定
位置,通過傳送微量電流到貼片下的腦部區位,刺激該處的腦細胞,調節其異常的活性,達到擬定效果。
微電刺激 重整腦力
腦部管理各種身體機能運作,包括情緒,主要藉神經傳導物質傳遞訊息,調節情緒起落。受不同原因影響,腦部出現變化,傳導物質分泌失衡,如血清素水平不足,令人失去動力、鬱悶失落,形成抑鬱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左、右腦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的活性分別出現過強、過弱的失衡現象,而tDCS的陽極刺激能增強貼片下腦細胞的活性,陰極刺激則減低活性,按此機制,在對應部位施以電流刺激,可令其運作重回正軌。
人腦分為不同區位,如情緒區、運動區、痛楚區等,主理不同功能。調節情緒,主要把電極貼片貼於情緒區,當電流通過貼片進入頭顱,會循特定方向走,而tDCS只採用很低的電流量,由電池發出,約1-2MA,對人體的創傷微乎其微。雖然會因應個別情況而調節電流量的強弱,但能量始終輕微,大部分人不會有異樣感覺,個別人士或稍覺刺癢,但不會感痛楚。
tDCS與TMS
腦磁激療法(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下稱「TMS」)也屬於非創傷、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tDCS倚靠電流,而TMS則使用磁力,兩者均為物理能量,以物理學原理進行治療。TMS通常在具規模的醫療場所進行,由專業人士操作,部分精神科醫生也會在診所施行。
TMS施用電磁場能量(Magnetic Field),採用磁力共振的導航系統,更精準的確定受損的腦部區域,透過刺激該特定位置而達到治療目的。相較而言,TMS更高端,需要較多技術硬件,tDCS則較為機動性,兩者都可以治療抑鬱症等情緒病,若一同使用,效果更佳。由於兩者屬於不同工具,無從比較,醫療人員會按患者的病情,選用適合的治療方案。
電量微弱 無痛無創
回溯歷史,重症精神病患者亦會接受「電擊法」治療,但所用的電流能量較大,病人須全身麻醉,由專科醫生在醫院進行。tDCS的原理相近,也是介入腦電波,改變腦訊息的傳遞,達到治療效果,主要分別是tDCS使用很微弱的電流量。
患者須接受一個療程的治療,如每周5、6次,每次一小時,約做20次,才能取得持續的效果。其治療特點是:
•非侵入性治療,不構成創傷,副作用輕微;
• 毋須服藥而取得療效,一般經一個多星期治療,已見初步成效,但復元時間較藥物治療長;
• 可以和藥物一同使用,從而減低用藥劑量,相輔相成。
近年已有不少研究證實tDCS的效用,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曾就tDCS對長者的效用進行研究,發現大腦微電刺激對他們的專注力及記憶力有正面幫助,在治療後參加者的焦慮思緒亦減少。2018年香港理工大學及澳洲蒙納士大學聯合進行調查研究,採集了全球1198份科學研究報告,發現tDCS配合認知康復訓練,能為輕中度失智症患者帶來正面改變,效用可長達8個月。
個別患者 慎用為要
tDCS屬一般性的治療,大部分情緒病人均適用,但亦有例外:
• 裝置心臟起搏器、頭部有金屬植入物人士;
• 頭皮有傷疤或急性創傷、貼上電極貼片的位置有可能出現皮膚病變;
• 患嚴重癲癇症的病人;
• 曾接受腦部手術、罹患腦瘤等腦病變者;
• 兒童以至未成年人士,因未懂配合指令,無法協調;
• 懷孕或正哺乳的婦女;
• 曾有濫藥、酗酒病史人士。
嚴選區位 治療面廣
tDCS僅由一陰一陽兩塊電極貼片組成,適合處理多種病症,只需按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刺激針對性的腦部區位,從而獲取療效。以中風、柏金遜症為例,主要刺激運動區,促進運作功能;因中風影響的範圍廣,涉及肢體活動、吞咽、感觀、情緒等,須對症調整方案。一項於2020年發表,就多個醫學研究報告的綜合分析揭示,tDCS治療抑鬱症的成效顯著,而作為中風後的復康治療、柏金遜症的輔助治療,效果亦理想。另外,對長期痛症、提升青少年的專注力等都有幫助。
tDCS在香港仍未普及,原因眾多,如需要專門人員操作儀器,亦要投入較多時間,目前醫院甚少用來治療情緒病。不過,西方醫學界持續發表關於tDCS療效的研究文獻,成效正面,預期未來會造福更多有需要人士。
自行操作易出錯
tDCS儀器須由受訓的專業人士操作,一般人不應自行使用。縱然坊間亦有發售微電流儀器,但用於保健美容,若作為治療,必須選用獲專業認可的醫學級別儀器,並先由醫護人員分析患者的病情,仔細選定進行微電流刺激的確切位置。
病人若自行操作,既無法準確選定對應的腦部區位,操作時亦因欠缺方向感,胡亂摸索下容易出錯,得不到療效之餘,甚至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