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家家有情

照顧者的情緒壓力與困擾

訪問 區以德先生 安老院舍主管 註冊社工

香港人口老化,照顧長者的需求日增。在華人社會,多數家庭都是先由家人或親友負責照顧長者,照顧者長期承受壓力,衍生出自身的情緒問題,值得社會關注和給予更多支援。

照顧者最大的壓力源自照顧長者的責任很大,經過不同階段,累積成心理重擔。照顧的早期只是負責陪伴長者覆診、照顧長者定時服藥、給予生活上的支援。後來長者身體狀況可能有變,如經歷重病,自我照顧能力大幅下降,甚至自己不能上廁所和洗澡等,照顧者不管是同住或不同住,責任都會加重,壓力相應增加。


既顧人又顧己
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長者,同時也要兼顧自己的生活,精神負擔不輕。譬如一對年紀相若的老夫婦須互相照顧,也容易身心疲累,出現情緒問題。很多家庭由男性負責謀生,照顧長者的責任落在女兒或媳婦身上,她們也要照顧自己的家庭,又要應付長者的要求,有時甚至受到家人責難,多方面受壓,也易造成情緒困擾。


照顧者承受極大壓力的典型例子是照顧認知障礙患者,因為患者認知退化、性情轉變,難以溝通,照顧者像在照顧陌生人,情緒上不能應付;加上與患者交流少,正面的回饋少,好像幫了患者,他也懵然不知,令照顧者壓力倍增。


長者長期患病,自身也受情緒困擾,例如會出現抑鬱,照顧者也會受到感染,互為影響。這種情況在兩個長者互相照顧的案例最為普遍。患者行為負面,例如拒絕覆診,不肯服藥,不接受治療方案,不願參加社交活動,又或不滿生活習慣改變,例如堅持去某銀行處理財務,這些都會加重照顧者的壓力,令他們感到困擾。

唯恐照顧不周
如果長者入住院舍,由於院舍生活不可能像家居生活,長者或有不滿,又或感覺被拋棄,會不停向照顧者訴苦或洩憤,令他感到內疚,加重心理壓力。照顧者也可能會埋怨長者不合作,或向院方發洩,指責院舍服務不好,從而宣洩壓力。


照顧者情緒壓力的多與少,與個人經歷有關,如一對夫婦向來互相倚賴,老來更倚靠互相照顧,壓力自然較大,甚至會產生極端思想,想與老伴一同了結生命。又或子女與父母關係親密,一同經歷過困苦,願意犧牲更多個人的生活時間照顧年老的父母,心理壓力自然也大些。


照顧者若因照顧長者而出現情緒困擾,應及早求助,設法紓緩自己的壓力,清除負面情緒。

專業長者照顧服務
政府現有的一些長者社會服務,對照顧者都有直接或間接幫助,例如 :
1. 院舍服務:

將長者交托給專業人士照顧。
2. 短暫住宿服務:
若兩老一向互相照顧,當其中一人生病或須做手術而照顧不到老伴時,可安排老伴暫住院舍,受到照顧,使他可安心。
3. 日間中心:
讓照顧者可如常上班,買餸煮飯,不用因照顧長者而影響日常生活。
4. 上門居家服務 :
分擔照顧者的工作,減輕照顧長者日常生活的重擔。
5. 照顧者支援服務 :
向照顧者提供培訓、支援和減壓活動,讓長者學習互相照顧的技能,或子女學習照顧年老父母的知識與技巧。照顧者不分年齡,都可參與。
6.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
以「錢跟人走」的模式,資助長者選用適合個人需要的社區照顧服務,以減輕照顧者的經濟負擔。

 

政府提供的服務,大部分沒有入息限制,合資格者都可申請,只有小部分服務須因應入息要共同支付。這些服務為長者提供了不少支援,有助減輕照顧者的負擔,讓他們從中找到方法重新支配自己的生活,令情緒紓緩。

認清角色相得益彰
若長者不願到日間中心,而照顧者日間不能分身照顧他,例如要上班,最好是由長者、照顧者與院方一同商量服務方案,讓長者有份參與,而不是覺得自己被安排接受服務。在日間中心也應讓長者與照顧者有陪伴對方的時間,紓緩兩者的情緒。其他方法如幫助照顧者回想長者多年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來決定現在的生活方式。透過協商,讓子女了解父母的過去,或增加夫婦之間互相了解,有助給予長者適當的照顧。

在紓緩自身情緒壓力方面,照顧者宜認清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幫助到長者,這對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尤其重要。因為患者認知退化,不能與人交流,照顧者無法照顧,也不應因而自責和內疚,應尋求醫療服務,照顧者則做回自己能做而可幫到長者的事。照顧者應學習逐步放手,肯定自己與長者的親密關係,維持對自己的正面評價,肯定對長者過去的照顧是正確和安排恰當,這對紓解內心的壓力有很大幫助。


建議對於照顧者多加支援
雖然政府現時提供了不少長者服務資源,但因院舍宿位長期不足,對照顧者也造成不少壓力。另外,政府側重把資源投放在病患者,對支援照顧者的經費不足,例如給予照顧者津貼的政策並不足夠。政府應加強肯定照顧者的角色、社會功能和價值,給予他們更多鼓勵。尤其在華人社會,傳統文化是先由家人照顧長者,然後才尋
求政府幫助,因此照顧者這種非正式的照顧網絡更顯重要。香港人口老化,社會環境密集,多數人都是在家照顧長者,照顧者的責任感加強,所承受的壓力也加大,因此應受到更大關注、鼓勵和肯定,包括在情緒健康的支援上,政府亦不容忽視。

38-39.jpg
38-39.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