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沙士倖存者的精神疾病發病率及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高危因素之研究
2003年在香港爆發的沙士(非典型肺炎,SARS)疫症,是一場世紀大災難,香港人身心受到重創,劫後餘生的沙士倖存者尤其深受影響,精神困擾的問題在疫症肆虐過後陸續浮現,如患上恐慌、焦慮、抑鬱、適應障礙、創傷後壓力症等精神疾病。
精神科專科麥永接醫生及其醫護團隊曾作出研究,探討沙士倖存者在沙士爆發兩年半後的精神問題,從而了解他們的精神疾病發病率,與及探究導致他們患上精神疾病的高危因素。結果顯示創傷後壓力症(PTSD)在沙士倖存者中的發病率頗高,而61%的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精神疾病,因此PTSD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
研究以追蹤90名在香港聯合醫院的沙士病患者作採樣,發現患上的精神疾病累積率為58.9%,於進行治療沙士30個月後,這群沙士倖存者顯示患上精神疾病為33.3%,4分1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15.6%患上抑鬱症。即是說,沙士疫症可視為引發精神病患的災難,沙士倖存者所患的精神疾病,最普遍的是創傷後壓力症,其次是抑鬱症。
此外,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未必即時出現,以致PTSD可能會延後發病,容易被忽略。研究結果亦顯示,創傷後壓力症的復原率比抑鬱症的復原率低,PTSD的徵狀可能比抑鬱症的徵狀更持久。
至於高危因素,是指出哪些人更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
醫護人員及女性
曾患沙士的醫護人員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情況較多,因為他們面對多種威脅,例如可能受到感染致病,或面對死亡威脅。 而他們與沙士患者緊密接觸,目睹患者的疾苦,內心也會間接受創。當他們也患上沙士,由醫護者變成病人,會有適應障礙、感到憤怒和無奈。沙士患者在治療期間會覺得生命受威脅,不知將來會如何,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沙士傳染性高,患者的家人或朋友也有機會受感染,有些患者的家人甚至因而病亡,令他們經歷喪親傷痛。患上沙士的醫護人員同樣會有這些感受。可怕的創傷經歷可能影響他們對自己、世界和將來的看法。他們也會因害怕被標籤為沙士患者或精神病者,遭受歧視而延誤尋求治療。研究顯示女性患PTSD的風險較高,而大部分前線醫護人員如護士和助理員都是女性。
長期病患者
本身是長期病患者,在沙士病發後也會較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研究顯示長期病患者對個人可以控制問題的看法,會受到他們的慢性疾病情況影響,不大相信自己的控制能力,生理和心理狀況都較脆弱,容易受創傷後壓力來襲,也減低他們從PTSD復原的能力。
身體痛楚和功能障礙患者
沙士患者在治療期間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導致骨骼缺血性壞死(骨枯),患者飽受痛楚和身體功能受損的折磨。骨枯發生在沙士病發後6至9個月,正是患者開始期望身體功能有所改善的時候,嚴重打擊患者對自我效能的信心,懷疑自己能否運用自身能力幫助康復。骨枯和功能障礙會減慢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康復的過程,因為健康欠佳和身體機能衰弱,由生理影響心理,也令PTSD的康復受阻,證明由沙士引發意想不到的長期疾病會影響PTSD的康復。
具外部控制觀的人
這類人傾向相信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是自己無法控制的,認為一切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如環境、命運或機遇。他們傾向以無助和消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狀況。
小結
總括而言,沙士倖存者中較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是女性、醫護人員、長期病患者、骨枯患者;身體功能障礙較大、痛楚強度較高,和具外部控制觀的人。
認識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因素,對症下藥,一方面治療身體的疾病,控制痛楚,讓身體逐漸康復。另一方面,提升患者對自我效能的認知,了解大型傳染病如沙士不只是疾病,其實也會影響精神健康,不要忽視它們帶來的潛在精神問題。醫護者要加強準備,經常警覺風險,治病時也要注意偵測患者有沒有精神疾病徵狀,向患者提供心理及社會支援,指導患者自我應付問題的方法,減輕恐懼、焦慮和壓力,有助治療沙士病後引致的創傷後壓力症及減低患上此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
1. “Long-term psychiatric morbidities among SARS survivors”.
ScienceDirect,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31 (2009) 318-326.
2.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in SARS survivors”. ScienceDirect,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32 (2010) 59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