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運動與快樂」

「香港兒童快樂調查2018」建議 兒童多運動 健康愉快又輕鬆

缺乏運動的情況在香港十分普遍。本港超過一半 的人口並非經常運動。香港衞生署於2016年4月進行的 「行為風險因素調查」顯示於調查前1星期,分別逾半數 (55.4%)和超過5分之2(43.1%)的被訪者沒有每日進行最 少10分鐘的劇烈強度和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整體上, 只有4成多的被訪者(43.8%)的身體活動量達到世衞建議 成年人的身體活動量。   

 

至於青少年方面,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11年進行 的「普及健體運動-社區體質測試計劃最終摘要報告」 顯示,香港只有4成 (42.5%)13-19歲的青 少年有每天進行至少 30分鐘的中度劇烈運 動。   

 

對於促進兒童快樂,香港小童群益會認為應鼓勵兒童有足夠的運動/身體活動做起,並對各持分者有以下的建議:

(一)  給兒童運動/身體活動的建議:

1.  養成做運動的習慣,定期進行運動,在選擇運動 種類方面,應從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活動出發,從運動中得到樂趣之餘,亦有助建立良好的運動習 慣。多參與不同類型的運動,無論是個人的、群 體的或團隊的,這有助拓闊興趣及認識不同的運 動同伴。

 

2.  多做「零時間運動」,減少久坐情況:善用坐着、站着及行路的時間多活動身體,減少久坐 情況。這既可燃燒能量、強化肌肉、增強心肺 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更可提神減壓。「多做 好玩、好易及好快見效(3好)的『零時間運 動』,和家人進行小比賽,令你與家人更健康、 更開心。」

 

3.  多參與群體活動/團隊運動,而個人的運動亦可多相約家人/朋友一同參與。群體活動不單能認識運動的同伴,更能領略團隊合作的快樂。與家 人/朋友一齊做運動可以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讓彼此從運動中建立親密的關係和默契,一同養 成運動的習慣建立快樂的生活。

(二)  給家長鼓勵兒童運動的建議:

1.  對於年幼兒童,家長作為運動同伴能增加子女的運動時間,從而建立健康及快樂的生活。家長宜多與年幼子女溝通,鼓勵子女參與他們感興趣的 運動,為他們作出安排每星期定期進行運動。家長應以身作則,陪伴子女一起做運動,使子女在 生活作息中建立做運動的習慣及增進親子關係。

 

2.  家長應鼓勵子女多參與群體活動/團隊運動,而個人的運動亦可協助子女安排與同學友人一起參與。運動同伴不但能彼此鼓勵參與運動,鞏固定期做運動的生活習慣,這亦是朋輩網絡的重要一 環,與兒童的健康及快樂生活有直接的關係。

 

3.  家長在安排子女生活作息時,除與子女多加溝通,宜在安排課外的學習及興趣活動時,須積極 加入定期參與運動及身體活動的時間,並多安排 的群體/團隊運動,更須避免讓興趣班及補習班充塞子女的課餘生活。

 

4.  子女參與團隊運動及運動競賽的活動時,家長不 宜增加子女勝負的壓力。家長需教導子女正面面對勝負的心態,讓他們更能享受團隊運動的樂 趣,這將提高子女參與運動的動機,養成定期做運動的習慣。

(三)    給社會改善兒童運動的建議:

1. 加強在校園的推動:

• 兒童的校園生活佔了他們每天的大部分時 間,能在課堂及課餘的時間提高兒童的參與 體育運動尤為重要;

 

•建議學校需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壓力及功課 量的狀況,不時評估功課量和考試對學生的 影響,並在有需要時作適度調節,使學生在 生活作息中有建立做運動習慣的空間;

 

• 「健康生活方式」是學校課程7個學習宗旨 之一。建議學校按本身學校情況以全校參與 的模式,採取不同的措施,在課堂積極落實 體育課程及推廣課後的體育運動;並以家校 合作的理念,促進家長參與,建立學生參與 體育活動及健康生活的文化;

 

•民政事務局、康文署、教育局及體院自 2001年開始,為就讀中、小學及特殊學校 的學生推行「學校體育推廣計劃」培養學 生對體育的興趣,鼓勵他們恆常參與體育活 動,現時已有9成學校參加。建議當局可考 慮加強計劃的推動,特別在新興運動項目 上,以有趣及新穎的方式吸引更多以往少參 與運動的兒童參與。另外,康文署亦可考慮 擴大「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先導計劃由 現時的23間學校至更多學校;

 

• 是次調查顯示有近4分之1的(22.4%)兒童表 示因「缺乏場地」而阻礙他們進行運動。我 們建議學校除於課後的時間外,可按學校情 況在假日及學校假期間進一步開放校園供學 生進行體育活動。誠然,開放校園須有完善 的配套的配合,建議教育局可透過優質教育 基金或康文署的相關計劃作出支持。

2.  加強在社區的推動:

•康文署一直在社區為24歲以下的青少年提供 社區康樂體育活動以引發他們參與運動的興趣 及鼓勵他們掌握有關運動的基本技術。參照是 次調查的結果,我們建議康文署可提供更多親 子活動讓父母與子女一同參與,亦應多舉辦隊 制活動讓年青人可結伴組隊參與。誠然,相關 的社區教育及宣傳推廣同樣重要,康文署除善 用現時的社區推廣策略及渠道外,可考慮善用 互聯網及社交平台加強教育宣傳推廣;

 

•阻礙兒童進行運動的最普遍的原因為:「功 課/學習繁忙」(65.1%)、「身體健康狀況不 好」(31.1%)。建議有關當局鼓勵更多家庭在 家中與子女做一些較生活化的活動,例如「零 時間運動」、步行和行樓梯等。然而,亦需 要設計一些切合兒童的年齡及興趣的創新的活 動以提升趣味、促進交流和參與,如需要身體 活動的智能裝置的小程式(App)或網上互動遊 戲、虛擬實境運動挑戰等;

 

• 是次調查亦顯示有近4分之1的(22.4%)兒童表 示因「缺乏場地」而阻礙他們進行運動,當 中年齡較大的兒童(15-17歲)的比例更達4成 (39%)。有關當局應時加留意所提供的社區運 動設施,能否配合社區的需求,令他們能夠使 用社區設施做運動;並進一步探討適合年齡較 大的兒童(15-17歲)他們對運動體育設施的需 求,作出配合。另外,就新興運動項目發展, 有關當局亦可時加留意在設施及場地上予以配 合。除此之外,場地的設施、配套及使用也可 多加考慮兒童友善的角度,令兒童及親子活動 更便捷地推行;

 

•政府與非政府機構應加強溝通和合作,在社區推 動兒童及親子體力運動。青少年服務可發揮社區教育及推動直接參與的角色,在服務單位舉行運 動活動、推動及組織服務對象參與社區運動項目 等,令兒童及親子體力運動在社區普及;

 

•政府今年預算案已承諾會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 (體育部分)注資10億元,資助體育團體訓練運動員和舉辦賽事,亦會撥款1億元,開展為期5年 的地區體育活動資助計劃。期望相關的措施能改 善運動場地的設施、配套,令運動普及化以鼓勵 更多兒童及其家庭參與;

 

•政府可考慮促成私人體育會進一步對公眾開放, 並透過加強私人體育會與非政府及學校的協作, 推廣兒童及親子運動;

 

•香港每年都舉辦不少的大型體育活動或體育盛 事。政府可考慮提供更多機會,讓兒童及親子能 參與其中,例如作為觀眾或義工,讓他們有更多 的機會感受運動的文化,認識不同運動的愛好 者。

048-049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